《当小区难以挽回地走向衰败》 阅读笔记
小区的电梯维修是刚性需求,电梯到达使用年限必须更换,否则会存在生命安全隐患。
提取公共维修基金需要成立业委会,成立业委会则需要召集由一半业主参加的业主大会。且业委会成立后,还需要2/3业主同意,才能动用公维基金。开业主大会难、成立业委会难,这是一个普遍难题。
目前的小区管理制度过于理想化,现实中,业委会制度本身存在缺陷。业委会成员不拿工资,少数人义务劳动全体成员收益,义务劳动的业委会难以有效监督物业公司,最终沦为业委会成员跟物业勾结,进而得不到业主信任。形成恶性循环。
业主就必须承担一定义务,这种义务不只是按时交纳物业费,还需包括——参加业主大会、参与相关流程、提出意见建议、监督业委会。现实中,不接受共识、不履行义务没有坏处只有好处,而接受共识、履行义务却只有成本而无法获益,这样的良性循环就无法建立。
基本上,物业费决定小区物业品质。
不同业主对物业服务品质的要求有差异。
物业费应该跟着通货膨胀同步上涨,否则购买的的服务只能逐年减少。
小区环境恶性循环逻辑:物业服务质量下滑 —> 拖欠物业费 —> 物业继续恶化。 维护到位就是豪宅、维护不好就是贫民窟。想要一直生活在较好的小区环境中,唯一的解法就是不停换房。
提出了一个可行方案:参照新加坡模式,小区治理行政化。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